追星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71|回复: 2

托起霸业的名相管仲(上)

[复制链接]

1

主题

1

帖子

3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3
发表于 2023-4-30 18:58:5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春秋时期的各国诸侯当中,曾经有五位诸侯先后称霸天下,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。其中第一位称霸的诸侯是齐桓公,而为齐桓公托起这一春秋霸业的历史人物则是一代名相管仲。
管仲姓姬,名夷吾,字仲,所以我们既可以称他为管仲,也可以称他为管夷吾。管仲是齐国大夫管庄的儿子,齐桓公敬称他为“仲父”,后世尊称他为“管子”。早在年少的时候,管仲的父亲就去世了,失去父亲的管仲家境日趋贫困。在中国古代,经商被人们视为不务正业,所以在士农工商这四大职业中,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。虽然商人比较有钱,但是却被人们瞧不起。为了谋生,管仲就曾经做过商人。尽管管仲在经商方面做得并不成功,但他为了经商而到过许多地方,接触过各种人物,见过许多世面,这种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厚的社会经验。
患难之中的管仲结识了一位好朋友,这位好朋友叫鲍叔牙,他们两个人一起经商。赚了钱的时候,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一些,给鲍叔牙少分一些,然而鲍叔牙却从不计较。人们对此很不理解,就在背后议论管仲,说他贪财,不讲友谊。然而鲍叔牙听说之后,就替管仲向人们解释说,管仲并不是不讲友谊,他也不是贪图钱财。管仲这样做的原因是,他家里非常贫困。而且多分一些钱给管仲,自己也是心甘情愿的。
管仲曾经参加过三次战斗,但是每次他都从阵地上逃回来了。人们因此而讥笑管仲,说他贪生怕死,没有牺牲精神。然而鲍叔牙听到这些议论之后,就向人们解释说,管仲并不是贪生怕死,而是因为家里还有年迈的老母亲,全靠他一个人供养,所以管仲不得不那样做。
为了报答鲍叔牙的知遇之恩,管仲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,结果都没有办成;不仅好事没有办成,相反他还给鲍叔牙造成了很多新的障碍。说实话,管仲办的这些好事还不如不办,因此人们都认为,管仲没有能力。但是鲍叔牙却不是这么看的,因为他更了解管仲,知道管仲是一个有超强能力的人。事情之所以没有办成,并不是管仲的能力问题,而是机缘没有成熟。后来管仲多次对人们讲过这样的话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
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分开了,他俩分别成了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谋士。由于齐襄公是个荒淫而又残暴的君主,所以他的两个弟弟和手的大臣纷纷逃亡国外避难: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,而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了莒jǔ国。
后来齐国发生了内乱,齐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勾结大夫,杀死了齐襄公,自立为国君。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多时间,就又被齐国贵族杀死了。在中国古代,国君是整个国家政治体系的核心人物。在新的国君产生之前,齐国国内顿时一片混乱。逃亡在外的两个公子(也就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)看到这种情况后,他们都急急忙忙想办法回国,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。
公子小白和鲍叔牙仔细分析了国内形势,觉得局势对自己非常有利,于是就向莒国借了兵车,日夜兼程赶回齐国。鲁庄公知道齐国没有国君之后,马上就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。回国途中,公子纠和管仲发现,公子小白已经先于他们出发回国了。于是管仲决定加速先行,他亲自率领30乘兵车,提前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。
管仲率领人马离开即墨刚刚走过30多里路,就正巧遇到了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。管仲看到公子小白后,他一点儿也不惊慌。等到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自己的时候,管仲就操起弓箭,对准公子小白射去。只听见咣当一声响,管仲一箭就射中了公子小白,公子小白当即应声倒下。管仲看到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了,就放心地率领人马回去了。
其实公子小白当时并没有死,因为管仲一箭射中的是他的铜质衣带勾。公子小白急中生智,马上装死倒下。受到惊吓xià之后,公子小白与鲍叔牙心中变得更加警惕,他们快马加鞭向齐国挺进,抢在公子纠之前来到了临淄。随后鲍叔牙率先进入城里劝说齐国大夫。齐国大夫同意立公子小白为国君,于是公子小白就进城登上了君位,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。而公子纠则在齐国的压力下,被鲁庄公杀死了。
齐桓公即位之后,急需寻找有才干的人来辅佐他,所以就想请鲍叔牙出任齐国相国。然而鲍叔牙却对齐桓公说:我原本是个平庸之人,现在我能够享受厚遇,这是国君您的恩赐。可是要想把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,我的能力还远远不够,必须要请管仲来才行。
对于鲍叔牙的建议,齐桓公感到非常惊讶,因为他和管仲之间还有一箭之仇的恩怨。于是齐桓公就问鲍叔牙:“难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?”对于这个问题,鲍叔牙的回答是:“管仲是个天纵奇才,他英明盖世,才能出众。”齐桓公就问鲍叔牙:“那管仲与你相比如何?”
鲍叔牙告诉齐桓公,管仲至少有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比自己强:“第一是宽以从政,惠以爱民;第二是治理江山,权术安稳;第三是取信于民,深得民心;第四是制订礼仪,风化天下;第五是整治军队,勇敢善战。”经过鲍叔牙的一再劝谏,齐桓公终于同意任命管仲为相国。
在任命管仲为相国之前,鲍叔牙预先和管仲见了一面。两个人见面之后,鲍叔牙就劝说管仲,要他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。这时候管仲不由得面露愧色,他对鲍叔牙说:“我侍奉公子纠,结果既没能帮助他登上君位,也没有在他死后为他死节尽忠,实在惭愧。现在让我去侍奉他的仇人,这不是要让我为天下人所耻笑吗?”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:“做大事的人不要顾及小的耻辱,立大功的人不要拘泥小的错误。你是个治国的奇才,国君有做霸主的志愿。如你能辅佐他,日后不难功高天下,德扬四海。”
随后,齐桓公又亲自前去迎接管仲,并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,以此来表明自己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,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贤明和大度。双方见面之后,齐桓公就向管仲请教如何治理国家,管仲也毫无保留地陈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改革计划,结果得到了齐桓公的赞赏和大力支持。管仲的这些计划实施之后,使齐国迅速富强起来,并把齐桓公推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。
作为一代名相、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理财专家,管仲的治国方略和改革政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?
在管仲看来,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顺民心,而顺民心的基本方法是先富民。管仲主张,先进行经济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,从而使百姓富裕起来。在富民的基础上,再采取若干巧妙的财政措施,使国库也变得充实起来。这样一来,富民政策不仅可以带来百姓对国家的向心力,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。
另外管仲还主张,要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严密的行政、军事组织和官僚机构,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,并建立起有效的官吏考核制度,从而使全民绝对服从政令、军令。同时,国家还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常备军。
有了强大的国力和军力之后,齐国就打出了“尊王攘夷”的旗号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因为在春秋时代,周王室的势力日趋衰微,而诸侯的实力却日益变得强大起来了,从而出现了有些诸侯不尊重周王室的现象。另外,边境少数民族也在不时地入侵中原,对中原各国进行骚扰。所谓“尊王”就是尊崇周王室,而“攘夷”则是指抗拒少数民族的入侵。通过综合运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外交手段,从而使齐国能够称霸天下,这就是管仲为齐桓公设计的富国强兵方案。
管仲所说的“顺民心”,就是顺从百姓追求安逸、富贵、安全和繁衍后代等四个方面的需求。其中,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丰衣足食,为此管仲提出:“凡治国之道,必先富民。民富则易治也,民贫则难治也。”针对百姓盼望的丰衣足食这一基本需求,管仲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在管仲看来,只要百姓富裕了,也就有了国家富裕、社会安定、军力强大、成就霸业的前提和基础。所以管仲在推行改革的时候,他是从富民开始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

主题

13

帖子

2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5
发表于 2025-3-30 11:44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占坑编辑in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8

帖子

15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5
发表于 3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前排顶,很好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追星族

GMT+8, 2025-4-9 09:14 , Processed in 0.105178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 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